刘鸿娟,2014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在湖南省益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益阳市生态环境局大通湖分局从事环保工作,至今已有十个年头,现任益阳市生态环境局大通湖分局综合协调股股长兼大通湖区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专干。
刘鸿娟熟悉水、气、土三大类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总磷、总氮、氨氮、氨气等项目监测,为守护大通湖的美丽,团队年均采样百余次。她曾被益阳市总工会授予“益阳市五一劳动奖章”;在湖南省第十三届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中,被评为益阳市“先进个人”;2017年度被评为益阳市环境监测系统“优秀分析员”。
盛夏时节,行走在素有“洞庭之心”之称的益阳大通湖畔,放眼望去绿意融融,清澈如镜;硕大的荷叶铺满湖面,茂盛的水草在湖底摇曳;微风习习,湖面泛起粼粼波光,成群的候鸟引翅拍水行进,映入眼帘的景色让人沉醉。
益阳市生态环境局大通湖分局综合协调股股长兼大通湖区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专干刘鸿娟从事环保工作,已有10个年头。2020年,她通过公开招考leyucom乐鱼官网,,由湖南省益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来到益阳市生态环境局大通湖分局。
谈及见到大通湖的第一印象,刘鸿娟记忆犹新。2020年5月,刘鸿娟来到益阳市生态环境局大通湖分局报到,当时路过大通湖,看到眼前的景象,让她感到有些惊讶。“报到那天下着小雨,大通湖的水很浅,看上去比较浑浊。那时我就在想,大通湖怎么和自己以往认知的湖泊大相径庭。
刘鸿娟坦言,近年来大通湖区管委会围绕省委省政府“退养、截污、疏浚、增绿、活水”十字方针治理思路,对大通湖进行系统治理,让大通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从湖底种了水草后,生态系统变得更稳定,候鸟也慢慢回归了。大通湖旁还修建起了环湖跑道,四季游人如织,俨然成了旅游休闲的网红地。”
说起大通湖之变,刘鸿娟感慨万千。如今,刘鸿娟和同事们就像大通湖的“接力守护者”,24小时监管大通湖水质,针对水质异常情况,适时开展多点位补充监测,及时掌握入湖水质情况,守护着大通湖这“一湖碧水”的美丽。
大通湖地处洞庭湖腹地,湖泊面积12.4万亩,是湖南省水域面积最大的内陆湖泊。
7月中旬的一天,刘鸿娟与同事们,和往常一样,来到了大通湖周边生态养殖水体进行采样。
益阳市生态环境局大通湖分局综合协调股股长兼大通湖区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专干刘鸿娟。
随着“扑通”一声,益阳市生态环境局大通湖分局综合协调股专干石维把系着麻绳的取样器丢进了湖里。在取样器盛满水后,石维迅速回收麻绳,将取样器拉起。
刘鸿娟介绍,这个实验主要是为了检测大通湖周边水质的氨氮情况,采用快速试剂比色法监测水质。每个比色管装4ml水样,先后加入两滴氨氮试剂1和试剂2摇匀后,静置5分钟,就可以进行比色了。
5分钟后,刘鸿娟笑着说,把显色后的试剂管水样和标准比色卡上的颜色对比,可以初步估算氨氮浓度大概处于0.2~0.5毫克/升之间,在正常范围之内,这说明目前大通湖周边水体的水质不错。
刘鸿娟(左)和益阳市生态环境局大通湖分局综合协调股专干石维(右)在大通湖周边生态养殖水体采样。
时间溯回至2015年,一份国家地表水质监测报告将大通湖推上了风口浪尖:2012年还是国家“良好湖泊”的大通湖,3年后,却跌落谷底,大通湖水质急剧退化至劣Ⅴ类。
刘鸿娟说,2009年,当地一渔业公司获得大通湖的水域经营权后,为了利益最大化,开展掠夺性经营。在最短时间内,投入大量肥料,致湖水严重“营养过剩”。为了增产,12.4万亩的大通湖,更是用大网隔成若干块,大通湖活生生变成了“不通湖”。
2016年至2018年,经过一次次激烈交锋,当地政府与渔业公司最终依法解除了大通湖承包合同,让湖泊恢复自由身,斩断了摧毁大通湖的“黑手”。
刘鸿娟介绍,当地还优化了大通湖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高了湖泊自我修复能力。2017年,益阳市大通湖区邀请武汉大学于丹教授团队参与治湖,鄂州梁子湖的治理经验花开大通湖,当地连续实施多期大通湖水生植被种植与水质改善工程,从岸线向湖内依次构建了“挺水(荷花、荻)—浮叶(菱、荇菜)—沉水植被带(苦草、轮叶黑藻)”,通过种养水生植物,推动大通湖流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曾经的“水下荒漠”变成了“水下森林”。
大通湖水质类别由劣Ⅴ类逐渐稳定为Ⅳ类,变为美丽湖泊,作为一名环保人,刘鸿娟对此有着更深切的感受。
“我们曾多次参与湖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对大通湖水质的实地调研。”刘鸿娟回忆,2020年12月,那时,正值寒冬腊月,自己和同事白天在大通湖湖体内布点采样,晚上带回实验室进行监测分析,一连奋战了三四天。通过不断地实验验证,大家了解并初步掌握了大通湖水质浊度与总磷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为治湖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这些年,刘鸿娟和团队的足迹遍布大通湖,年均采样百余次;这些数据,也见证着大通湖的治水之变。刘鸿娟欣喜地说leyucom乐鱼官网,,“大通湖总磷均值从2016年的0.270毫克/升下降到了2023年的0.082毫克/升;截至2023年,大通湖区维管束植物共计638种,其中水生与湿地植物已逾百种。”
说起自己现在的工作,刘鸿娟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以改善大通湖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如果把大通湖流域比作一个生态大环的话,那么周边沟渠流入大通湖的水都属于生态外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就是防止不达标水体的流入,形成大通湖在生态外环的绿色保护伞。”
车辆行驶在环湖公路上,记者发现在大通湖周边水体不远处,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一个电排涵闸。刘鸿娟介绍,目前,益阳市生态环境局大通湖分局率先实行了“局队站合一”、全员执法、全员监测、全员管理的工作模式,以“人工巡逻+平台监测”为抓手,在大通湖湖体内设置了一个自动浮船站,与国控站点同步开展监测比对;与此同时,还在大通湖各通湖水体入湖口均已安装小型水质自动监测站,其中考核站点25个,对照站点5个,以切实掌握大通湖周边水体水质状况,阻止不达标水体流入大通湖,为大通湖水环境治理决策提供参考监测数据。
如今,益阳大通湖区明确:大通湖临湖1000米内范围内均已从传统粗放养殖模式转型为“水草+”生态养殖模式,所有池塘的养殖废水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排放,100亩以上养殖基地还需建设养殖尾水自循环系统。
在治理的同时,当地政府并没有忘记,水产养殖全部退出后的百姓生计如何保障。随着大通湖治理的成效逐步显现,各地生态修复、水生景观等对水草的需求加大,大通湖区开始大力发展“水草+”产业。
“现在,水草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大通湖治理提供了优质的水草保障,还为其他地区水生态修复提供了水草种质资源。”走在大通湖水生植物产业示范园的道路上,刘鸿娟指着湖里摇曳的水草,笑着说,现在当地村民也和江浙一带村民一样,亲切地称水草为“水黄金”。
眼下,大通湖的水草已种到了湘潭韶山、永州宁远、常德安乡等地,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经济发展“共生共赢”新路子。
临湖1000米种植户、大通湖区河坝镇沙堡洲村村民曹建军就是“水草+”产业的受益者。他说,大通湖区于2019年就成立了区属企业大通湖生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开始探索发展水草产业。在区属企业的带领下,不少村民开始尝试进入这个领域,自己就是其中之一。“我是2021年开始种植水草的,之前养鱼时,每亩收入仅2000~3000元,现在种水草+螃蟹,每亩收到达7000~8000元。”
刘鸿娟说,在大通湖周边,像曹建军一样的村民还有很多。从治水的“工具草”,到生财的“水黄金”,水草产业的发展,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而我们,除了日常常规监测之外,还会对大通湖周边水质及养殖水体进行不定时抽检,既是为了守护这些‘水黄金’,也是为了守护好大通湖的生态外环,守护好大通湖。”
如今的大通湖绿意融融、候鸟翔集,周边还建起了环湖跑道,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采访结束前,刘鸿娟谈起了自己内心深处对于环保二字的理解,“环保就是要让人与自然处于平衡、舒适的状态。”2010年高中毕业后,刘鸿娟在家人的推荐下,选择进入环境工程专业学习。从读书到工作,这10多年来,她一直在这个行业里不断学习、深耕,了解了大通湖治理的方法,也和大通湖结下了不解的缘分。如今,看着大通湖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刘鸿娟内心有种说不出的感动。
风卷云舒,波涛拍岸,站在大通湖环湖公路上,刘鸿娟望向远方,水天相接处,是一片醉人的海水蓝。伴随着湖水轻拍岸边发出的“哗、哗”声,刘鸿娟说起了自己心中的愿景:“未来,希望在我们环保人的共同努力下,让大通湖水更清、天更蓝、风景更优美,吸引更多的游客leyucom乐鱼官网,,来我们大通湖做客”。